菜单

A股中小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清楚了解目前我国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现状,及现状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充分知权、积极行权、依法维权,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自2018年开始,投服中心决定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开展A股个人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1]现状的调查分析工作,调查以测量为主,测量阶段使用定量调查研究方式进行,所获取的样本都是通过在线访问的方式。投服中心向分布于全国(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投资者发送专业调查问卷,覆盖240个城市。依照统计学要求,最终取得7020个有效样本,置信度高于95%。具体调查内容分投资者群体概况、知权状况、行权状况、受损状况、维权状况、受教育(投资者教育)状况六方面展开,详情如下。 

一、主要发现 

(一)目前,A股市场存在大量的睡眠客户。投资者平均入市时间在2009年,多数投资者都经历了股市大涨和大跌。男性较女性更加偏爱炒股。受访存量投资者入市资金普遍在50万元以下,占整体84.49%。投资者平均入市资金仅占家庭总流动资产的26.56%,其中占比10%以下的投资者又是最高。投资者的主要投资信息获取渠道依旧是专业的财经网络媒体,占比37.25%,此外证券投资顾问占比也较高,占比12.44% 

(二)受访存量投资者以中青年为主,但有偏向老年化趋势。具体年龄呈现倒U型分布,各地域投资者年龄结构不同,存在差异,表现为:越发达地区投资者越偏向年轻化。 

(三)受访存量投资者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教育程度呈现倒U型分布特征,6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但在不同区域之间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平均学历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四)受访存量投资者整体质量较高。投资者职业以在国有类型企业、政府机构、专业性机构工作为主,普通社会大众(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离退休等)比例较低。说明经过股市多次的大涨大跌,个人散户投资者群体呈现出去随机、去盲目,保留专业的特征。 

(五)受访存量投资者已接受的投资者教育不够全面和专业,自身又对投教活动需求强烈。投资者已接受的投教内容主要还是基础性的风险教育,同时认为目前的作用一般。84.23%的投资者明确表示欢迎投教活动,也肯定了投资者教育对维权的作用。迫切希望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特别是与知权、行权、维权有关的教育,并且希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六)整体受访投资者呈现出“认为知权、行权与维权没有必然的、显著的联系”的特征。同时,投资者在对于知权、行权、维权单个权利的心理认识和实际行为上,也存在显著的不一致,表现为:心理大概率不决定行为、行为大概率不反映心理。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入市资金等的投资者具体表现也不一样,且差异较大。总体上是,经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专业知识投资者好于非专业知识投资者;接受过公益机构(投服中心等)教育的投资者好于普通投资者。 

(七)受访投资者在知权、行权上属于“惰性群体”。知权上,仅关注“基础、简单、已掌握的权利”。行权上,主动行权意识不足,仅10%的投资者行过权,多达一半以上的投资者不知道自身有哪些权利可以行使。由于投资者自身行权能力欠缺,行权渠道单一,从而严重制约着行权的动力和效果。同时发现,一旦有公益机构为中小投资者集体发声,并取得了良好的行权效果后,投资者个体的行权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表现出对公益机构较强的依赖性。 

此外,受制于地域差异的影响,各地区投资者表现不尽相同,其中西南地区的意识和效果最不好。 

(八)当下投资者投资氛围不好,市场中投资者普遍受损,且较为严重,平均受损次数达4.3次。各区域差异也较大,呈现出:“参与越多,受损次数越多”的现象。 

(九)投资者对受损原因的判断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同区域表现有所不同,但对于信息披露违规、不完善的认识是一致的。通过对比投服中心样本和全体样本,发现投服中心覆盖的投资者更偏向于认为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券商推荐所造成的损失,而不是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行为。考虑到高次数的受损情况,以及当下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难度,投服中心判断当下整体投资者对自身受损原因判断有一定的盲目性,反而投服中心覆盖的投资者可能更加理性。 

(十)整体投资者主动维权意识不足,投资者 “畏难”现象十分严重,维权效果不好,成功率很低。具体表现为:投资者受损以后,73.50%的人心理上的第一反应都是去维权。但实际中大概率的会放弃维权,坚持继续维权的降为39.56%,坚持到最后并成功的仅为9.55%。通过公益组织(投服中心为代表)的努力以后有所提升,上升为12.17% 

各地区中,华中地区投资者的维权成功率最高,为11.86%;西北地区维权失败率最高,为22.79%,同时该地区正在维权率也最高,为14.71%;西南地区投资者放弃维权率最高,为37.92% 

(十一)投资者对维权的理解存在盲目和不自信。表现为:若维权成功则归功于自身积极主动和律师帮助,合计占比最高为53.66%;若维权失败则归结于自身缺少专业知识、缺少专业对应的法律制度及维权成本高,最高为63.80%;若放弃维权则归结于损失少,维权成本太高、维权时间太长,最高为57.13%。但调查同时发现,当投资者接受了公益机构的维权投教宣传后,盲目和不自信的现象有所缓和,从而表现出“假维权减少,真维权增多”。 

(十二)实际中,维权渠道虽然多种多样,但投资者选择也比较盲目,没有固定的方法。缺少官方认定的、强制性的、专业性的渠道。目前,投资者的首选是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加权占比为27.10%,其次都集中于民事环节,而民事诉讼常常面对的又是诉讼时间长,成本高,判决结果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造成当下投资者维权效果不好。 

(十三)具体维权中,投资者认为:“受损难以确定”严重制约着维权的深入。损失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标准的损失计算方法,以及受损投资者众多造成的受损确定耗时较长,两者合计占比高达40.83% 

(十四)具体维权中,维权成本高和时间长,严重制约着维权效果。其中,可计算的维权成本,高在聘请专业人士上;上市公司多在异地,路程和交流成本较高。维权时间上,不同情形时间长短各异,维权成功平均用时10个月,维权失败和最终放弃维权平均用时均为13个月,而51.17%的投资者会在受到损失开始的1个月内就放弃维权。 

(十五)投资者认为已有公益组织覆盖面不够广。30%的投资者清楚知道自己所在地区有公益性机构,其中又以知道投服中心和证券业协会为主,希望公益性机构能加大布点。另外,投资者还迫切希望主流媒体能多报道维权情况,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和关注维权,该比例高达88.24% 

二、政策建议

通过本次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调查,投服中心认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做好投资者受损以后的权利维护问题,更需要激发投资者自身的“知权、行权、维权意识”,为此投服中心建议: 

(一)建议监管机构在制定和发布各类型政策的同时,加大在主流财经媒体对这些新政策的推介和解释力度。 

政策推介和解释力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客观可求的预期,有了客观可求的预期就会提高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度,就可以达到“引入增量、盘活存量”的目的。当市场整体变的有活力以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宏观层面也会得到更多、更好的保护,这又会再次提高投资者对A股的参与度。 

(二)进一步加大对权益类投教活动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投资者喜爱的投教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对不同地域投资者,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建议华东地区采用网络课堂方式,华中地区采用投教短视频方式,华南地区采用宣传册、海报、展板等方式,西北地区采用互动交流活动方式,西南地区采用现场讲座方式。 

对投服中心自身,需继续做好“投资者大讲堂”活动,通过主动宣讲知权、行权、维权案例等,加大对投资者的三权教育力度。同时,还要通过专业财经媒体和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这些组合措施,进一步降低投资者放弃维权的可能性,提升投资者维权的主观意识。 

(三)建议上级监管部门制定或者联合法院层面出台新的措施,重点解决损失确认标准不一致、上市公司不配合、维权成本高、维权时间长这四个主要问题,同时给予公益机构更多支持。 

考虑到投资者维权的实际难点和问题,应加大对公益机构(投服中心为代表)的标准损失计算软件的支持力度,以解决损失难以确定问题;加大对违规上市公司的执法和监督力度,以解决上市公司不配合问题;联合法院层面出台新的政策,以解决投资者维权成本高问题和维权时间长问题。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公益机构(投服中心为代表)的维权成功率和正在维权率远高于个体投资者自身或者盈利性机构的成功率;维权失败率和放弃维权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建议监管上树立一种对A股市场投资者的“扶贫”的意识;行动上建立投资者损失的危机处理机制,或者是第一手急救方案,例如心理安抚、投资损失初步认定、索赔可行性咨询等服务 

投资者群体本身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要解决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中的各种问题,需要从投资者自身和后期监管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投资者自身方面,普遍存在着知识不足、方法不够、信息不强的问题,故需树立一种对A股市场投资者扶贫的意识。后期监管方面,考虑到投资者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不稳定性、易受到市场事件干扰等。故要建立一种危机处理机制,做到第一手急救工作,以便在受损开始时,起到稳定投资者群体作用。 

  



[1] 本文中维权包括:调解、仲裁、诉讼三种渠道。

沪ICP备15011044号-3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337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