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金融网络谣言诈骗丨揭秘套路,守护钱袋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也呈现出高发态势,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近期,首创证券天津投教基地的讲师们走进天津广播电台《今日证券》直播间,来聊一聊如何识别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嘉宾介绍:
△首创证券天津投教基地高级讲师、首创证券天津围堤道营业部高级投资顾问 纪旭
△首创证券天津投教基地负责人、讲师 李健蕊
  一、 网络大V、群营销的“甜蜜陷阱”
  如果有一个“金融大V”在某互联网平台分享投资经验,推荐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甚至组建各种投资交流群,声称有“内幕消息”、将会跟随“主力”进场、“稳赚不赔”,您会不会想要深入了解下,跟随“大V”“窥探先机”?
  “反正进群也不会支付任何费用,先看看再说”,相信很多投资者都会抱有此类心态去进群了解,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揭秘看似诱人的信息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案例1: 去年,某平台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财经大V”被曝出利用自身影响力,通过直播、微信群等方式推荐股票,诱导粉丝高位接盘,最终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案例2:近期,一种新型的“群营销”诈骗手段兴起。诈骗分子通过伪造身份,混入各种投资交流群,扮演“老师”、“助理”等角色,以“免费荐股”、“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群成员下载虚假投资平台,最终卷款跑路。
  案例3:(纪旭老师亲身经历)“老”股民掉入“新手陷阱”——诈骗分子以“机构席位”、“打新”、“中签”为噱头,诱导投资者将资金转入该机构账户,导致投资者损失几十万元;日常知识分析群内混入诈骗分子——诈骗分子号称某“财经大V”助理,并拿出所谓的“高收益”账户截图,诱骗投资者添加所谓“企业微信”进行诈骗。
  二、常见套路揭秘
  这些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手段虽然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取钱财。下面,我们就来揭秘几种常见的套路:
△首创证券天津投教基地讲师节目中
  1. 虚假宣传,夸大收益:?利用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的收益率,承诺“保本保息”、“稳赚不赔”,诱导投资者上钩。
  2. 伪造身份,树立权威:?通过伪造身份、编造履历、PS图片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金融专家”、“投资大师”,利用信息不对称骗取投资者信任。
  3. 情感营销,建立信任:?通过嘘寒问暖、分享生活等方式与投资者建立情感联系,降低投资者的防备心理,最终诱导其进行投资。
  4. 制造恐慌,逼单成交:?利用市场波动或突发事件,制造恐慌情绪,催促投资者尽快做出投资决策,避免错失“良机”。
  三、 理性投资,远离谣言和诈骗
  面对形形色色的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1. 保持理性,不轻信、不盲从:?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不要轻信所谓“内幕消息”、“稳赚不赔”的承诺,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分析投资风险。
  2. 核实信息,多方求证:?对于网络上的金融信息,要保持警惕,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单一来源的信息。
  3. 选择正规平台,远离非法投资:?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平台,不要轻信所谓的“高收益”投资平台,避免上当受骗。
  4. 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今天分享的案例和防范措施都非常典型和实用。最后补充一点,除了以上提到的,投资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能更好地识别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
  2.保持警惕,不贪图小利: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被高收益蒙蔽了双眼。
  3. 及时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发现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防范金融网络谣言和诈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肩,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沪ICP备15011044号-3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337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