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三等奖:《我所经历的投资者教育历程与思考》

/张念词(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浦江和平南路证券营业部) 

我是一名证券公司县级营业部最普通的小员工,不短也不长的从业经历,虽然没有纵览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到底也经历过了一轮牛熊转换的市场历程;还算年轻的我,和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行业…… 

作为大学主修金融学的学生,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也不算一无所知,从1991年全国不到1%的证券化率的市场,发展到目前逾14369万户参与的庞大市场,市场本身的发展、随着发展而来的一系列证券欺诈行为、虚假信息、新业务新规范,也对投资者教育与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10年,证监会就提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资本市场建设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者教育的概念正式导入资本市场,投资者开始了解资本市场的基本知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盲目的投资观念和非理性的交易行为;2004年“国九条”颁布,不仅带来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提升,也为投资者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2006年全流通时代到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引发了投资者教育的转型,投资者教育领导机构和部门、投教基地纷纷成立并开始细分市场领域;2017年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投资者教育以及适当性“三匹配”开始渗透到证券各个业务办理之中,并对投资者进行了分类。 

我的第一层认识是市场给予的面对风险所引发的思考和动力。刚刚接触资本市场的我,从一位普通的营销人员开始了职业生涯。在刚入职的一段时间,接触的业务除了最基本的股票业务,就是交易机制和股票相似的、可以在市场内买卖的分级基金,当时对于其的理解就是加了杠杆的指数基金,这个简单的思维在2015年的市场行情中得到了一次质的洗礼。2015年,借助大牛行情,充分利用自身杠杆效应赚得盆满钵满的分级基金在市场上火爆一时,甚至很多并不清楚该类产品杠杆属性的投资者也跟风大举买入,虽然在市场上涨时分级基金曾分享到更多的投资收益,但在2015年下半年,A股开始进入异常波动,分级基金的杠杆的威力让人不寒而栗,净值下跌之快、幅度之大让大部分投资者无法承受,指责与非议也随之而来。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来说,专业性就体现在比投资者更加深刻的认识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的本质,看得更广、更远,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比如分级基金如何去拆分合并母子基金,净值和市价的折溢价程度,上拆下折的条件,实际杠杆率的计算等。20177月适当性管理办法发布后,分级基金等各项业务都设定了合格投资者要求,并要求在业务办理之前向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及风险揭示,更加强调了证券从业人员对业务专业性的要求。 

我的第二层认识是投资者赋予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和发展,市场上虽然仍然存在非常多的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但也不乏有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很多时候,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倒逼着市场以及证券监管机构不断进步和改革。如果不去了解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展自身的视野,了解大量的市场工具,就无法真正做到服务客户,更遑论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现在很多的非法集资、庞氏骗局,都带着看似非常靠谱或高大上的名头,比如投资“黄金租赁”“股权投资”“港股投资”等,如何帮助投资者去甄别陷阱?如何如何帮助投资者去识别风险,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我的第三层认识来源于自身岗位职责的转变以及投资者保护意识的加强。作为营业部的投资者教育联络人并转岗至管理岗位后,工作责任的转变加之历年的营销工作经历,我非常鲜明地感觉到管理与销售之间的冲突,监管与业务线各方面的冲突,以及投资者教育工作与投资者认识之间的冲突。我认为,投资者保护,其核心意义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归档分类、信息告知以及完善相应索赔救济机制等方式,来提升投资者保护的效率,并从最大程度上实现投资者的有效保护。 

“识规则、明风险”,这不仅仅是对投资者的一个期许,更是对直接服务广大投资者的证券经营机构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证券从业人员只有自身对于政策法律法规了解透彻,对证券市场各类金融工具及产品了然于心,并重视自身客户风险等级及匹配情况,才能铸就一把利剑,刺破非法金融的伪装,才能垒成一座城墙,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获奖作品表达的看法、意见或建议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主办方立场) 

沪ICP备15011044号-3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337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