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三等奖:《股市无情 投资者保护有情》

/陈慧芳(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投资者关系维护是日常工作之一。自公司2017年下半年上市以来,与投资者打交道也有一段时日,但经验与认知尚浅,以下简单谈下个人从业感悟。 

一、证券部投资者关系维护工作之日常分享 

由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基本没有机会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猜疑和误解不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履行,却时常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互联网上有人刻意谣传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更加给投资者的困惑雪上加霜。工作中,我们把投资者关系的相关事务分为三个模块,一是日常电话接听;二是上证e互动回复;三是投资者调研接待。这三个模块成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有力补充途径,我们证券部员工理应尽力做好这方面工作。 

先说说电话接听。致电频繁往往跟股价跌落或者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关,投资者形形色色、风格各异。有的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开口就是骂骂咧咧,我们部门工作人员通常认真倾听、适当劝解。有一次,笔者接听到的一通电话,当时股市行情不佳,投资者不光怪罪我们公司,连带整个浙江省的公司都贬损了一顿,在投资者抱怨了好几分钟后,笔者好奇地问对方损失了多少,对方回答损失了一千多块钱。让人哭笑不得。致电的投资者还有的重仓持有,因损失较重,日夜难眠,反复打电话来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有扬言要到公司讨说法的,但最后又自嘲只是玩笑话。还有的心态积极些,指出公司救市措施不够积极或方法不够恰当,提出若干建议。以上这些类别,一听就是确确实实是公司的中小股东。另有一些投资者,致电询问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公司是否正常经营之类的浅显问题。当然也有问得比较细、比较专业的,几次我们部门同事都觉得不打开招股书或不求助其他部门同事就答不好的,但这样的投资者毕竟占极少数。 

相较而言,上证e互动上以提问为主,消极情绪不那么明显,问的诸如募投项目进展、公司的主营产品叶酸孕妇能不能吃、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美贸易战公司销售是否受影响等等广大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公司也乐于一一解答。 

而投资者调研,自上市以来,笔者只参与过一次接待。仅这一次接待,已然印象深刻。记得当时来的五六个人中,只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者,其余都代表机构。调研以类似座谈会的形式展开,由各位投资者提问,公司总经理负责解答。只见各位投资者纷纷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各个事先列好的问题逐一抛出,看得出来是精心研读过公司的招股书及其他已披露信息的。公司总经理面带微笑,对答如流。证券部工作人员列席在侧,扪心自问,只觉得,有的问题,证券部知悉却答不圆满;有的问题,证券部一知半解;有的问题,证券部从未接触过,一脸茫然。看来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懂得与企业经营者直面交流来获取更丰富的支撑投资决策的信息。 

二、A股投资者结构特点与市场成熟趋势 

众所周知,股市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投资者获取回报的有效渠道。一直以来,A股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散户占比高,有关数据显示,过去那么多年散户交易额占比曾高达80%左右。然而,由于准入门槛低,投入100块钱,或许就能成为某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这就决定了众多股民并没有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知识和投资经验就草率入场。等待他们的往往不是惊喜与狂欢。《圣经》上说“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事”,据观察,在我们的A股市场,每隔三五年就是一轮牛熊转换,每次都是一样的剧本。当牛市顶峰的时候,新股民纷纷开户涌入,在熊市末期,大家又成群地割肉离场。有些人离场后不再回来,而新的股民又会成长起来填充这个队伍。仅有少部分新股民会一直在,成长为经验老到、抗跌抗压的老股民。而日常的股价也难免起起落落,神似股民的心电图。人性贪婪、恐惧交织,决定着追涨杀跌必是股市常态。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上文提到的股民致电抱怨与咒骂。作为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我们并不能预测大盘走势,也无法左右本公司股票涨跌,个人觉得,接听电话与回复提问的时候,我们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客服人员”,以我们良好的耐心与善意,宽慰投资者。甚至都不用宽慰,对于投资者来说,倾诉即是一种发泄,有利于释放心理压力,而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已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好消息是,A股正经历一种结构化的变化。据某些财经媒体报道,近年来,机构持股比重持续提升,在A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于201712月发布的文章《投资者2018新走向:A股“去散户化”进行时》,从2014年至今,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512月的50.4%下降到20179月的42%。剔除一般法人,散户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从20146月的64.2%下降到20179月的60.8%,其他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从20146月的35.8%上升到20179月的39.2%。散户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的长期趋势较为明显。知名财经评论员朱邦凌表示,机构投资者日渐壮大,为散户进行专家理财,是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 

相较于散户,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私募、保险保障类及国家队资金等类型,他们更为积极和理性,偏好价值投资,将是上市公司理想的较为稳定的股东群体。上市公司可以主动争取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以期在更远的未来同舟共进,一起面对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 

但不管怎样,A股市场“1亿多名个人投资者、2万多个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基本格局将长期持续。上市公司虽更青睐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实务操作中,对待所有投资者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 

三、投资者保护措施与建议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作为股市的监管机构,近年来已煞费苦心地将监管手段持续升级。从合规性到有效性,“依法监管”“分类监管”“事中监管”“刨根问底”层层叠进,《减持新规》的发布、《股票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修订、《监管问答》的更新、投服中心的成立……既当“警察”,又当“保姆”,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投机炒作,改变市场生态。 

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线部门从业人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一方把握着信息披露的主动权,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本文提到的三个投资者关系事务的工作模块仅仅是信息披露的补充手段,核心要做好的还是信息披露和公司日常的法人治理工作。可以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做好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真实,拒绝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2、不刻意做“选择性”披露; 

3、专注主营业务,不跟风热点题材炒作; 

4、踏实经营,杜绝内幕交易; 

5、信息披露时不忘做好充分的风险提示; 

6、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各项涉及中小投资者事项中的有效作用; 

7、保证并适当提高现金分红水平,兼顾好公司的长远利益和股东的眼前利益。 

同时,也建议投资者们加强自身能力提升与心理健康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股市风起云涌,需要成熟的心智与健康的体魄来应对。 

以上,仅是笔者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获奖作品表达的看法、意见或建议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主办方立场) 

沪ICP备15011044号-3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3376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